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赵孟頫《胆巴碑》的青海密码|天天讯息

2023-02-10 05:11:21 来源:青海日报

以胆巴帝师(中)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胆巴碑》墨迹本局部。尼玛江才 摄

一代书画宗师赵孟頫。

河北正定隆兴寺(龙兴寺),《胆巴碑》原立于此处。 本文图片除已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尼玛江才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胆巴碑》是公认的书法极品,广为流传。在我的书房里、枕头旁,放着不同版本的墨迹本《胆巴碑》。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要细细品读《胆巴碑》,有时揣摩撇捺点横的细微之处,有时欣赏作品的整体感觉和章法布局。这让我的身心得以放松,对古代经典书法的鉴赏力也有所提高,同时对赵孟頫高超的书法技艺和《胆巴碑》中讲述的从青海走出去的胆巴帝师的传奇人生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清晰地记得,1987年我参观称多县尕藏寺新建的寺院图书馆,在这里听到了该寺创始人元代帝师胆巴的故事,这位爱国高僧从此走进了我的心里。

一代书画宗师赵孟頫

《胆巴碑》的撰文者和书写者都是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元仁宗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去世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他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印、考据学、鉴定古器物、音乐等方面造诣均深。赵孟頫是引领元代绘画风气的一代宗师,他确立了文人画的主流地位。研究中国绘画史,赵孟頫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赵孟頫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世临摹的主要楷书书体之一。

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元代有赵孟頫,就像晋代有王羲之,唐代有颜真卿,此三人都是书坛盟主。他充分肯定了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赵孟頫的影响下,元代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赵派书家群。赵体还影响到明代书法。到清代,乾隆皇帝酷爱赵书,使赵书再度风靡朝野。现当代的书法大家沈尹默、吴玉如、启功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赵孟頫温润秀雅书风的影响。

《胆巴碑》纸本墨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是赵孟頫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用笔神力老健,又不乏柔美圆润,独具风格,于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的韵致,字字挺拔,充分体现了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这篇作品运笔和间架均出于二王,凝重古朴,体现了他极深的行楷功力,是赵体楷书的代表性作品。

赵孟頫撰写并书写的《胆巴碑》

《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或《龙兴寺碑》,全称为《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碑》,是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为帝师胆巴撰写并书写的碑文,实际上是记述胆巴生平事迹的小传。

《胆巴碑》中提到,胆巴为“西番突甘斯旦麻”人,“童子出家,事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受名胆巴。梵言‘胆巴’,华言‘微妙’”“至元七年与帝师巴思八俱至中国”。

胆巴,又名贡噶扎巴(公元1230年~公元1303年),出生于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乡上庄,他是元代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的弟子。

碑文中提到的胆巴出生地“西番突甘斯旦麻”即今天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他的老师“绰理哲哇”就是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1182-1251),萨迦班智达为结束吐蕃自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胆巴的名字也是萨迦班智达所起。

碑文中写道:“至元七年,与帝师巴思八俱至中国”,至元七年为公元1270年,“八思巴”通常译作“八思巴”,是萨迦班智达的大弟子,为吐蕃萨迦人,他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藏族政治家,同样为促使西藏归附统一的元朝作出了贡献,他也是北京城的选址者、规划者和设计者。

胆巴在元世祖、元成宗时,声震朝野。碑文中称胆巴“德业降盛,人天归敬”。八思巴和胆巴辅佐忽必烈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因此名留青史。

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使者胆巴

胆巴聪明好学,9岁时,便能记诵经典。12岁到西藏拜萨迦班智达为上师,又与八思巴结下不解之缘,24岁就能讲经说法。后奉八思巴之命,前往印度学习梵典,学成返乡。至元四年(1267年),胆巴奉八思巴之命,在称多县建成尕藏寺,胆巴任住持,这是称多县及玉树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萨迦派寺院。八思巴赐象牙章和白檀木章各一枚,命他管理当地政教事务。此后,胆巴再奉八思巴之命,建今称多县的邦夏寺、玉树县的隆庆寺等,并派弟子昂卡拉巴建玉树达杰寺。后经八思巴举荐,胆巴得以奉忽必烈之命住持五台山寿宁寺(它是元代藏传佛教在山西五台山最早的寺院)。此后,他被忽必烈封为国师。1275年,八思巴出居临洮,将朝廷的宗教事务交给胆巴代管。1282年起,胆巴到今四川甘孜、德格、炉霍一带6年多,安抚民心,巩固元朝对康区藏族统治。胆巴圆寂后,于1313年,元朝政府追封他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

称多县名的来历跟胆巴有密切关系。称多县元属“朵甘”地区。公元1265年,八思巴大师路过此地,胆巴组织、策划,隆重举行了八思巴讲经灌顶法会,聚集信众万人。从此,此地改名为“称多”,藏语意为“万人聚集地”。

胆巴学识渊博,他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促进、巩固民族关系的友好使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萨迦派和元朝朝廷的关系中,胆巴发挥的作用可与萨迦班智达叔侄相类比。他住持元朝大都的护国仁王寺,继八思巴之后巩固了藏传佛教在元朝宫廷中的地位。他在广东潮州建寺塑像,在杭州担任汉文大藏经《普宁藏》刻印的功德主(记为“功德主柦巴师傅金刚上师”),以国师的身份参与、指挥、支持汉地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的修缮。洛阳白马寺是汉传佛教历史上的第一座寺院,是“祖庭”“释源”。宋钦宗靖康年间,由于金人的劫掠焚烧,白马寺被破坏殆尽。白马寺在元代得以大规模重修并得到1600顷土地田产,都是在八思巴和胆巴的支持下完成的,充分体现了当时藏汉蒙佛教水乳交融的和谐局面。这些事迹使他作为藏传佛教的高僧却又在汉传佛教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元代文献中,胆巴被描述为医疗技术高超、法力昭著的高僧。至元三十年(1293年)被召还大都后,胆巴用藏医药为元世祖腿疾祈禳治病,七日而愈。大德六年(1302年)二月,元成宗北巡途中患病,胆巴前往探视治疗,成宗病愈后,令天下僧人普阅藏经,并大赦天下。三月,成宗继续北巡,命胆巴乘象御驾前先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胆巴被贬广东潮州,潮州镇守迷失(人名)的妻子得了奇怪的疾病, 百般医治无效,胆巴佛用他平常自制的藏药珠子,给她服用,就治好了。由此可见,胆巴帝师最早把藏医药学引入内地和皇帝身边、蒙古族地区和广东潮州等地。胆巴年轻时,深入地学习过以“内明”佛学为统摄、其他学科为辅助的“十明学”,钻研、学习吐蕃时期藏医鼻祖玉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等卷帙浩繁的医学经典,使传统藏族文化和藏医药学得以通过他,在中原和蒙古族地区得到传承和发展。

胆巴一生的贡献,是继承了萨迦班智达、八思巴的道路,拥护天下一统,促进了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交流,他是元代汉藏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中的杰出人物。

玉树著名学者、原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生文先生,已故著名藏学家蒲文成先生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学专家陈庆英先生认为,在元代活动于中央朝廷的藏族僧人中,除元朝帝师八思巴之外,地位最高、声名最显赫、对元朝宫廷影响最大的当数胆巴帝师。

著名藏学专家陈庆英教授说:“胆巴帝师是元朝前期一位发挥过重要历史作用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杰出高僧和佛教大师。他活动过的地区,除了他的故乡玉树称多和雪域高原的萨迦、甘孜、阿坝、炉霍等地区外,还有元朝大都(今北京)和上都(在今内蒙古)的宫廷以及五台山、浙江、广东等地。因此不仅元朝的一些文献资料中有关于他的事迹的记载,甚至波斯文的《史集》和《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对他的记述。在他去世以后,元朝还追封他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并由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碑文,立碑纪念。其碑虽已不存,但是赵孟頫的碑帖作为汉文书法的范本,历代相传,至今仍为学习书法的重要教材之一。”

称多县的学者多年来努力收集、整理、编辑《藏族名僧胆巴帝师研究文集》,受到众多读者和有关学者的关注。

胆巴深深热爱故乡玉树称多,他认为,保护自然环境,与动植物建立友好关系,是藏族文化的精髓。在称多县,至今还流传着胆巴国师保护环境的故事。胆巴将爱护环境、爱护生命的内容,编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说唱故事,颇受农牧民的欢迎与喜爱。在胆巴的感召和影响下,家乡的人们逐渐从思想上养成了敬畏和感恩自然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观念。

在尕朵觉悟山下,一年四季都有成百上千只被放生的飞禽、牛、羊、马,还有藏雪鸡、松鼠、山鸡、兔子、土拨鼠、岩羊等自由自在地觅食,通天河里的鱼群种类极为繁盛,当地藏族人谁也不会去捕食它们,而是敬畏、怜悯小动物。胆巴为维护雪域高原生态的平衡作出了贡献。

如今,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力度的加强,随着对汉藏蒙文史料及波斯古籍中多种有关胆巴帝师记载的相继发掘,赵孟頫《胆巴碑》中的青海密码,被逐渐揭示给世人。我们发现,爱国的胆巴帝师,不仅是一位由青海大地滋养的博学多才的大学者,一位有高超医术的藏医药学专家,他对祖国统一,文化、藏医药的振兴,生态环保观念的传播,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称多县委县政府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广电局曾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过“元代高僧胆巴帝师与玉树历史文化关系学术座谈会”。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热烈发言,追述胆巴的生平及功绩,大家认为,胆巴既是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为促进中原和西藏之间以及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做了许多实际而有益的工作,对于我们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永远铭记和传承。

《青海日报》(2023年02月10日 第7版:社会)

标签: 赵孟頫胆巴碑的青海密码